从博锐到至强
提及英特尔公司最早带有智能计算特性的产品,很多业内人士可能都会首先想到其面向商用台式机的博锐处理器技术。与奔腾、酷睿不同,博锐代表的并不是单一的一颗处理器产品,而是一个智能化的商用计算平台,不论该平台搭配的哪一款处理器,性能都只是它的部分而非全部亮点,它更为强调的,是能够凭借众多智能化、自动化的功能帮助用户对商用台式机进行远程的管理和维护,为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在博锐之后,英特尔公司第一款打出明确的“智能计算”旗号的产品,则是去年3月发布的至强5500处理器,它面向的是目前服务器市场上占有份额最高、应用最普遍的双路服务器,除了提供同类产品中最为理想的性能表现外,它另一大亮点,就是能够帮助用户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应用负载均衡、实时节能和对虚拟化应用的强有力支持。
在至强5500之后,今年英特尔智能计算理念又在三款全新商用计算产品身上得到了体现,它们分别是面向商用台式机的全新酷睿处理器,以及面向双路和多路服务器的至强5600及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通过对它们规格和功能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酷睿处理器强调的是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的性能,至强5600继承了至强5500的智能特性,至强7500则是为运行关键任务的高端用户带来了一系列智能的、用于增强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特性。
计算越关键 智能越有用
通过对上述产品特点的“扫描”,不难看出,英特尔公司目前可以说是格外重视在商用计算产品线上实践其智能计算理念,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简单来说,英特尔公司的思维就是计算越关键,其智能计算的理念和功能就越有用武之地。众所周知,与普通消费者主要利用个人电脑进行娱乐和获取信息不同,商用计算产品通常都不是为单一的某个人服务的,它们在部署、应用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要比个人电脑面对的问题更多、也更为复杂。
而且它们运行的应用,也都是关系到一个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行业和广泛大众的利益,远要比个人使用的应用关键得多。因此企业或机构型用户对利用智能计算技术手段实现商用计算产品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确保其上应用的稳定运行,以及消除其运维中的挑战和难题的需求,自然也就要比普通个人用户迫切得多。
我们在此可以列举企业用户在使用服务器时的一些共性的需求,来说明他们对智能计算功能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要让服务器的布置、应用和管理变得更加轻松、简易,从而可让IT技术人员从基础的IT基础设施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支持企业业务的拓展;要让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化地利用,从而满足业务对IT后台弹性的性能要求;要让服务器的能耗能够根据应用的变化及时调整,从而实现更优化的节能减排效果;要让服务器的整合效率更高,应用的迁移更加平滑,从而让用户能够以更合理的服务器配置数量稳定地运行更多任务,并且实现企业业务运转、对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服务的持续不间断等。
客观来说,这些需求看起来并不复杂,但要满足它们,难度却并不小。这一方面是因为以往的服务器产品在设计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其基本的性能输出水平或能效表现,还没有更多空间考虑到这些更趋实用层面,更灵活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有些产品增添了兼顾这些需求的功能或相配套的应用,但其核心硬件组件——处理器或处理器平台层面还缺乏对这些功能和应用的全力支持。不过,在今天,在英特尔推出了多款遵循智能计算理念设计,具备智能计算特性和功能的产品后,情况已开始渐渐发生变化。
用足每颗晶体管 为用户服务
商业类型用户客观存在的需求,以及他们因这些需求引发的、对于智能计算功能的渴望,或许就是英特尔会优先选择在商用计算产品线上实践其智能计算理念的主要原因,那么,它进行相关创新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在详细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先举个和粮食有关的例子。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的生产和分配一直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上,我们曾经多次经历过粮产不足,发生饥荒的问题,那时人们想的就是如何多打粮食,确保大家都能吃饱,而在今天,通过杂交水稻等技术革新,以及现代化农耕技术的使用,吃饱饭早已不是问题,现在人们考虑的,则是如何利用多余的粮食来加工制作其他的商品,以满足人们更为多样化和更高层次的需求。
有这个例子作为参照,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对于英特尔来说,芯片中晶体管就如同粮食。在此前的多年时间里,用户对于芯片的要求更多表现为对其性能的需求,就像人们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最初就是要让大家都吃饱,因此当时每个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几乎都被用来满足这一需求,它们或被设计成为更多的计算单元和数据处理流水线,或被制作成为更大容量的缓存。
而今,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在英特尔很多处理器产品都能轻松集成数十亿晶体管,而且我们只需其中部分即可满足客户对性能的需求时,它们剩下的晶体管就可以用来满足用户在功能和在应用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了,英特尔在处理器和处理器平台上融入智能计算功能,可能就是一个例证。况且,也只有这种从底层,从基础组件着手推进智能计算的做法,才能确保其在没有更多软件配合时,也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通过这番分析,我们似乎明白了英特尔为何一直要坚持遵循摩尔定律,并以此来指导芯片制造技术的革新了。在将于5月17日发布的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就要看看英特尔利用这些越来越小的晶体管都打造出了哪些具体的智能计算特性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实际功用了,敬请关注。